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蒙域经济30人专家组 >> 正文

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国际一流企业

发布时间:2023-04-04 14:50    浏览量:32253    来源: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建设国际一流企业,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企业梦寐以求的发展目标。

建设国际一流企业,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企业梦寐以求的发展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国际一流企业。一个企业,要成长为国际一流企业,影响因素固然很多,但企业家精神无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一、为什么要培育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在创新理论的鼻祖熊彼特那里,本质上是创新精神。在熊彼特看来,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企业的生产创新,这种创新带来生产要素和生产材料的新的组合,从而淘汰过时的生产组合,形成新的企业组织,开辟新的市场,这是一种创造性破坏过程。履行生产创新职能、担当生产创新重任的主角就是企业家,而不是一般的企业管理者。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成长起大量优秀的企业家,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没有优秀的企业家,没有企业家精神,就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发展成就。企业家始终走在创新的最前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探索、组织与引领作用。他们敢为人先、勇于实践,擅于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竞争环境中捕捉发展机遇,不断适应新变化、新环境、新形势、新挑战。面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更要发挥企业家精神的作用,让企业家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一)新时期国际竞争环境需要发挥企业家精神

世界市场上的竞争更加激烈,只有创新才能赢得主动。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大国竞争更趋激烈,国际价值链产业链正在重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风起云涌。要在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中占领全球价值链顶端,把握技术竞争的制高点,首先需要创新。目前,我国企业在世界《财富》500强中的数量逐渐增多,在全球竞争中正由跟跑走向并跑和领跑,但在企业的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环境和严峻的竞争态势,我国迫切需要一大批企业家凭借自己的远见卓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意志,以更大的智慧、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我国发展阶段的变化需要发挥企业家精神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三高一低”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无论是新经济体系的构建,还是旨在实现双碳目标的生产流程的重构,都给企业发展壮大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需要企业着眼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创新生产方式、商业模式、企业组织和生产流程,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而要顺利实现这一转变,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企业家的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更好调动广大企业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他们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为新时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

 

(三)融入新发展格局需要发挥企业家精神

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发展格局的深刻变化必然对企业发展带来长期的深刻的影响。企业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不仅注重内需量的扩大,更要重视质的提升,瞄准市场需求,实现产品创新,不断引领和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不断激发消费潜能、推动消费升级;推动生活方式的转变,走向低碳化、绿色化。要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勇于开拓国际市场,善于捕捉国际市场机会,更好利用全球资源要素。所有这些,都需要发挥企业家精神的作用,在生产、工艺、技术、产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有效激发内需活力,实现国内大循环的顺畅、高效。

 

二、如何培育企业家精神

培育企业家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强化企业自身建设,为企业家健康成长和企业家精神的形成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也需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企业家精神能够充分释放,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企业家精神的培育需要强化企业自身建设

企业自身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实现企业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既有利于选拔出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企业领导者,也有利于保障企业家精神的充分发挥。

 

1.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

首先,构建稳健又灵活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通过在国有企业引入民营股权或其他国有股权,促进股权结构进一步多元化、灵活化,提升企业经营绩效。要高质量推进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进一步优化董事会内部组成和运行机制等,有效化解“内部人控制”难题,提升企业决策质量和效率。其次,优化对国有企业家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进一步优化考核指标体系,确保指标体系既能反映国有企业负责人短期业绩贡献,也能有效体现其对长期业绩的潜在贡献;既能反映经济贡献,也能体现非经济贡献。坚持市场化原则,确定具体激励手段的尺度,以提升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获得感。适度扩大股权和分红激励的范围。进一步完善对国有企业家的约束机制,在标定“严管”“约束”底线红线的基础上,依据其行业特征、工作属性、身份来源,完善对企业家的管理监督机制。第三,要处理好“新老三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党委会、职代会和工会)之间的关系。重点是正确处理好党的领导与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的关系;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关系,以及国有企业工会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关系等。集中“新老三会”的优势特色,形成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的合力。

 

2.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

由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相对滞后,部分企业仍然存在产权不清晰且结构不合理、企业治理不规范、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不仅不利于企业提质增效,也严重制约了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和发挥。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制度创新,推动生产创新,是民营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要引导民营企业进一步优化产权结构。通过清产核资、界定产权、清理债权债务,进一步明晰企业产权结构。同时,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参与收购、产权受让、投资控股、合资合作等方式全面参与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实现企业产权多元化,把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规范公司治理结构。鼓励企业制定规范的公司章程,依照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严格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等权责,在议事程序、决策程序、财务规则、工作准则等方面规范运作,形成相互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体系,强化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确保公司规范运营。进一步提升运营管理水平。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引进职业经理人,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完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劳动用工、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公司财会、质量、成本、营销、安全等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推动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

 

(二)企业家精神的培育需要良好外部环境支撑

1.要加快建设高水平市场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企业发展离不开市场竞争,企业家精神的本质与市场竞争的要求相一致。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让创新能力强、管理水平高、诚信守法的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是市场机制的根本出发点。这对于形成企业家精神、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关键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关系。为此,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建设消除所有制歧视,打破不合理、不必要的垄断,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消除各种隐性壁垒,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共同履行社会责任。

 

2.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

产权保护制度、专利制度、破产保护制度、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等,对促进企业家精神的发挥都具有重要作用。产权保护制度是企业家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前提保障,能够激励企业家将更多精力和资源配置到创新创业活动中。目前,我国产权保护制度仍不完善,企业家产权保护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利用公权力侵害私有产权、违法查封扣押冻结民营企业财产等现象时有发生,侵犯知识产权事件层出不穷,导致企业家无法专心创新、安心经营、放心投资,影响了企业家的预期和信心,制约了企业家的创新创业热情。应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加大对企业家财产权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形成稳定、透明、可预期、法制化的保护产权的制度环境,提高企业家的获得感和安全感,让企业家无后顾之忧,心无旁骛地生产一流产品、发展一流企业。

 

3.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环境

创新创业从来都是高风险、高失败率的行为,需要不断探索和试错。应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企业家创新创业容错机制和帮扶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对企业家给予更多包容和支持。建立容错机制对于激发和保护国有企业的企业家精神尤为重要,要从制度安排上给国有企业家以试错机会,鼓励国有企业家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竞争力为目标探索创新、锐意改革,探索过程中出现失误和错误,只要不属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当牟利、主观故意、独断专行,要予以宽容,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

 

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事关所有企业,不是大企业的专利。一流企业不仅大企业有,每个细分领域都有,既有大而强的一流,也有小而精的一流。每一个企业都有可能成长起优秀的企业家,也都需要企业家精神。培育企业家精神不能搞唯大企业论,也应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小企业,特别是那些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专精特新企业。应注重对各类企业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企业家队伍和企业家精神。

 

三、培育企业家精神的客观能力
哈佛大学教授熊彼特先生认为,正是企业家的前瞻性、决断力和冒险精神,催生了创造性破坏。具体来看,这离不开企业家的两种关键的客观能力。


第一种能力,坚持创新的决断能力,具有积极向上的创新力。
对企业家来说,创新就是生命线。所谓创新,就是不断从企业内部调整产品、流程或组织结构,也就是坚决破坏低效率的旧结构,不断创造有潜力的新结构、新机制,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创新力。


第二种能力,顶住争议的抗压能力,具有坚强持久的意志力。
由于信息不充分,创新的未来是不可知的,这就像从无到有新建一条路,难度远远大于顺着已有的路向前走;加上人的惰性和畏难情绪,以及社会环境的反作用,比如习俗,以及既得利益群体的阻碍等,这就导致在创造性破坏过程中,企业家往往面临很多争议和阻挠。既有内部员工的不理解、不配合,也有外部同行的冷嘲热讽。


很多企业之所以无法通过创新考验,就是企业负责人面对压力和争议,无法保持定力,在该坚持的时候不敢坚持,结果成功只属于少数人。

 

所以,企业家必须要扛住压力,坚持下去,为设想中的创新组合而拼搏。这是企业家的典型特质,也是企业家精神的精髓所在。你看乔布斯、马斯克、任正非,哪一个不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人?无论别人喝彩还是嘲讽,他们都坚定向前,不轻易摇摆,就像英特尔创始人安迪•格罗夫自传的书名:《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那如果你并不完全具备体现“企业家精神”的主观意愿和客观能力,能不能培养呢?熊彼特认为,这就需要经历两方面的考验:


首先,一定要进行观念更新,改善主观意愿。如果经常在嘴上喊着要创新,结果你从内心讨厌变化、恐惧风险,更愿意停留在工作和生活舒适区,这就不是能力问题,而是观念落后了。


其次,一定要培养关键能力,改善客观能力。比如说,预测能力,就是观察事物变化、抓住趋势脉络,避免方向错误;再比如说,组织能力,就是创建企业或进行组织结构调整,动员和组织社会资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说服能力,也就是要善于沟通,说服别人相信你看到的未来,并争取更多资源和资本。


总而言之,倡导并弘扬企业家精神,将推进中国经济发展,形成更有利于创业创新的新商业文明。


1680591147183942.jpg

Copyright © 2007-2024 www.nmgxjr.org.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版权所有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18004368号-1
营业执照 技术支持:微邦网络

蒙公网安备 150103020003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