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金融研究 >> 正文

从三中全会看未来十年九大新机遇

发布时间:2024-08-13 17:02    浏览量:312    来源: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从三中全会看未来十年九大新机遇

本网讯: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机遇和挑战.

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速下滑,步入“中高速增长阶段”,既往水大鱼大、赚快钱、台风来了猪都会飞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时。

 

十八大以来的十年,中国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从房地产,到互联网、金融、制造业、教培、科技等很多行业发生巨变。我们既见证了一些不健康发展的企业被“市场出清”,也目睹了新能源汽车等新质生产力的突飞猛进。

 

这是一场深刻的逻辑重构。

企业家必须深知,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只有学会忘记过去的经验,拥抱时代的新逻辑,才不会犯许家印、解直锟、吴小晖、戴志康那样的颠覆性错误。

展望未来十年,逻辑重构、格局重塑仍将持续,宏观对微观的影响至为深刻。

王安石诗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才不会迷失在层峦叠嶂、云雾缭绕之中。

 

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正是洞见未来趋势、把握时代先机的顶层设计。仔细研读,把握新时代机遇:

一、理解未来十年的核心逻辑

1、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

《决定》提出,“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中央指出: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这意味着“言必称西方”的逻辑已经过时,尤其是在金融、文化等领域。

 

以金融领域为例,“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指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 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曾在《求是》刊文指出,“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下,金融资本暴露出明显的垄断性、掠夺性和脆弱性,不仅造成巨大的贫富差距,而且屡次引发经济金融危机”。中纪委网站也刊文指出,“坚决摒弃“例外论”、“特殊性”、“优越性”、“无关论”、“业务需要论”等错误论调,破除“金融精英论”、“唯金钱论”、“西方看齐论”等错误思想”。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这是必然,也是从历史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智慧。

 

2、世界秩序重构的逻辑

未来十年,将是世界秩序重构的关键时期。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决定》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赢得战略主动...”。二十大提出:“坚决把全军工作重心归正到备战打仗上来”。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3、高质量发展的逻辑

没有质量的增长,是在透支未来。十九大提出高质量发展以来,中国在治理污染、淘汰僵尸企业、市场出清、新旧动能转换方面屡出重拳,成效卓著。毋庸讳言,当下中国经济仍存在不少痛点、堵点和结构性矛盾亟待化解。《决定》指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二、未来十年重大机遇

1、国企发展机遇:未来十年,国企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决定》指出:

1)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2)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3)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

 

2、民企发展机遇: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五六七八九”。《决定》指出:1)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

2)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

3)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

 

3、大消费机遇:20世纪全球消费中心在美国,21世纪在中国。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82.5%。尽管短期内存在消费降级的压力,但中长期趋势仍是消费升级。《决定》指出,“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减少限制性措施,合理增加公共消费,积极推进首发经济”。

 

《决定》还提出“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形成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这是提振消费的根本。此外,我们还要破除制约消费的“教育、养老、医疗、住房”四座大山。

 

《决定》提出:“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合理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

 

4、新质生产力大发展机遇: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正如火如荼展开。这为无缘前三次产业革命的中国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历史性机遇。《决定》指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具体而言,《决定》关注以下领域的创新:

1)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

2)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

3)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建设一批行业共性技术平台...优化重大产业基金运作和监管机制,确保资金投向符合国家战略要求,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数字产业集群。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

 

4)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4、产业备份机遇:面对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必须建立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决定》提出:“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加快完善国家储备体系”。抗日战争期间,以重庆、昆明为核心的大西南,为中国赢得抗战胜利提供了重要战略缓冲。1938年的“长江大抢运”在二次大战军事史上被为“中国最伟大的内迁”,它完成了中国近代工业第一次重要装备的跨区域大规模转移,为建立长期抗战的基础做出了巨大贡献。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后,毛泽东作出了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在中国中西部的十三个省、区进行一场以备战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工业和交通建设,即“三线”建设。“三线”地区位于中国腹地,该区域离海岸线最近点也在700公里以上,距西面国土边界约上千公里。“三线”地区四周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太行山、大别山、贺兰山、吕梁山等连绵的山脉作为天然屏障,是理想的战略大后方。

 

5、城市化机遇: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2023年我国城镇化率升至66.16%,然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48.3%。一些常住人口面临购房、子女教育等一系列令人头痛的麻烦。实现同城人口“权利均等化”,乃大势所趋,也将催生对住房、教育等领域的需求增量。《决定》提出:“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


6
、农业现代化机遇:过去几十年,中国工业化一日千里,但农业生产方式仍然相当滞后。其实,农业是最适合“规模化”经营的产业,但土地承包制导致了地块的过度分割,难以实现“大规模经营”。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科学化、水利化、电气化)的前提是大规模经营。我国农业生产率只有美国的6.4%!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差距。美国一个几千公顷土地的农场,只需几个农业工人,就可完成农作物从春种到秋收以及储藏,整个农产品生产周期的全部操作过程。中国在农业现代化方面潜力巨大。

 

《决定》指出,“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农民合作经营,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7、人口老龄化机遇:最近几年,人口老龄化、少子化话题成为社会热点。2023年中国人口下降208万之多。人口老龄化是挑战,也是机遇。例如,泰康之家·燕园自2015年开业以来,如今已入住近1000户,1400多人,1、2、3号楼全部住满。有人形容如今的燕园是“一房难求”。《决定》提出:

1)发展银发经济,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

2)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3)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健全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推进互助性养老服务,促进医养结合。”

8、军工产业发展机遇:面对世界秩序重构,强大的军事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石。《决定》提出:

1)加强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运用统筹。构建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加快发展战略威慑力量,大力发展新域新质作战力量,统筹加强传统作战力量建设。

2)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改进武器装备采购制度,建立军品设计回报机制,构建武器装备现代化管理体系。

9、绿色经济机遇: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成为严峻挑战。联合国秘书长预警“气候地狱”。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成为最引人注目的突破。中国还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宏伟目标。《决定》提出:

1)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

2)优化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完善绿色税制。

3)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

4)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1716793157185853.jpg

Copyright © 2007-2024 www.nmgxjr.org.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版权所有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18004368号-1
营业执照 技术支持:微邦网络

蒙公网安备 150103020003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