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金融研究 >> 正文

【知识点】中国企业下一程

发布时间:2023-07-07 14:36    浏览量:31002    来源: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知识点】中国企业下一程

在经历了过去三年的大洗牌后,中国企业的下一程应该如何走?是否能做到从跟跑到领跑?

 

基于过去的认知,是无法改变未来的。环境的变化随时会对中国民营企业带来冲击,但也会带来新的可能性。面对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企业需要关注的不是现象,而是现象背后的变化本质,因为变化意味着新的机会。

 

01国际化竞争无处不在

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对抗与竞争,让所有政府都在想:国家应该怎么做、外贸该怎么做、外资该怎么做、外交该怎么做。但实际上,最终都会全落在企业竞争上,离开了企业,就不会有所谓的外贸关系、外资关系、外交关系。

 

我之前遇到一个朋友,他跟我聊了很久,聊天过程中他有一句话刺激到了我,他说:“宁总,向你学习,你年龄这么大了还有这么大干劲儿。”

 

前几天,我到一个省里,他们地级市的市委书记见了我,就扶我下楼梯,说:“宁总,你这么大年龄还跑?”

 

我第一次听到别人讲“你年龄这么大了”,我才反应过来:就在这么突然之间,过往那么多年的经历就成为了历史。可是,即使过了这么多年,中国的企业还是几乎没有意识到,我们的企业都在一眨眼的时间里变成了国际化企业。

 

今天的主题《中国企业下一程》,看上去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真正要回答起来其实是没有答案的。我只能根据自己的体会,把所谓的中国企业未来的国际化竞争问题,简单谈一谈。

 

突然之间,所有企业来被迫参与到了中国竞争中——不需要去国外投资,不需要去国外做外贸,什么都不需要。无论你是在上海待着,还是去县城里待着,都是国际化竞争。

 

我参加过一个专门讲外资的会议。在会议上有人谈到:在2020年,美国所接受的外资下降了约30%,中国上升了约60%,由此,中国接受外资到了1500多亿,美国下降到了1300多亿。

 

这么多年来,美国都是比中国接受外资多的,但突然之间,中国变成了世界第一。

 

当时他们问我为什么?我说我不讲原因,只举一个例子大家就懂了——上海的特斯拉。

 

尽管这几年特斯拉闹得沸沸扬扬,但当时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它在上海市得到了政府支持、环境支持、市场支持、财务支持、补贴支持、土地支持。进入的过程中全程绿灯,于是,全球最快的特斯拉基地就建起来了。

 

实际上在那之前,特斯拉几乎要破产。马斯克哭了,不干了,要么不上市,要么私有化,还被美国证监会罚了一下。

 

后来为什么又成了今天的样子呢?这就是中国对所谓外资/外企的态度。中国人心大,中国人地大,中国人不在乎你来竞争。当然,有可能是不太懂,也有可能是不在乎。哗哗哗外资一下子就来了,于是,中国企业面临的行业竞争也随之而来。

 

当时法国贸易部长也在会议现场,我问他:“如果在法国的话你们会怎么做?”他说,“首先要评估一下这个企业进来以后,对法国企业的影响。”

 

现在很多中国企业正在受到外资的竞争。由此,在汽车市场,下游的电池、电机、电控、轮胎、玻璃等所有材料都被迫卷入看竞争中。

 

中国中化集团供应的轮胎、油漆、高性能塑料也遭遇了竞争,但同时也能感受到在进步。比如,不光轮胎要做得好,还需要带收集地面数据的传感器,并把数据输送到汽车智能计算功能里,以便调整汽车驾驶和对地面反应的速度和力度。

 

现在看起来,再往前走,几乎所有行业都在长尾整合,企业个数在变少,慢慢形成几个大对手以后,基本上中国企业会面对的行业竞争对手都是外资企业。

 

我在中粮的时候,米面油的竞争对手都是外资,做酒、养猪、做肉食的各种企业同样也是。这个变化使得任何国际形势的变化,都不可能改变今天外资的趋势。

拜登之前在国会上的讲话,就是很好的信号。他说:“我们现在和中国是competition,不是confliction。”这是很好的一点——是竞争,而非对立和冲突。这没问题,竞争本来就会存在,不用说也会存在,虽然他们的确用了很多非常不好的手段,但也彻底把道德制高点“自由贸易的捍卫者”给放弃了。

现在世界形势发生了大的变化,但可以发现,一切都在过程中。

 

02全球化思维要跟上

 

第一点是外资企业到了中国。

第二,中国企业到了国外,有很多并购就出去了。这是个很长话题,我就不谈了。

 

第三,中国很多隐形企业看起来不是外资,但实际上也是外资。比如,几乎所有互联网的大股东都是外资。现在网上查看有些企业的股东都很难查到,因为他不想让大家知道。所以大家都在“大融合”的趋势下生存,特别是企业。

 

在这种环境下企业自身怎么做?我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现在企业全球化的变化过程并非是缓慢的,也并非是一个逐步培养的过程,而几乎是一个突然的过程。因此,我们的思维很难跟上。

 

我们过去的思维大多是中国企业、中国市场,最多也就是出口、引进外资、引进设备。但现在不同了,现在我们的产业链思维需要完全改变。

 

以前的产业链是,一开始中国提供相对低端的产品,国外主导技术,而中国有的是市场。

 

但是,现在的变化非常快。例如,中化收购了先正达公司以后,第一个合作的不是市场,而是研发。因为中国的化学家非常优秀,所以必须要放到研发大系统里。所以现在的产业链就变成了——研发在中国,创新在中国,成本是中国成本,但质量是世界一流的,且要出口到国际市场。

 

再比如说协同。为什么会有上下游协同,国内国外协同?因为协同会带来产业链上下游价值的提升,这也是为什么中化公司里会设立“协同奖”。

 

像对全球税收的计划,过去我们并不是很在意这个事,认为这是分割的,但现在这却变成了非常重要的部门和非常重要的职能。首先必须要合规合法,其次必须要有全球税收的规划。大家也都清楚,很多跨国企业在全球税收这方面做得非常熟练,我们还存在着差距。

 

为什么中国的猪肉价格贵了?因为养猪的少了,饲料贵了。

为什么中国的饲料贵了?因为大豆贵了、玉米贵了。

为什么大豆玉米贵了?因为糖贵了。

为什么糖贵了?因为石油贵了。

石油贵了,从而影响到了猪肉。

 

目前全球糖、燃料乙醇以及石油的价格完全相关联的。产业链全部连在一起,这同样是全球化以后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

 

第二,全球化团队是更复杂的事情。中国人每次去国外投资都带着很强的民族情绪。这个话题也很复杂,基于目前这几年的体会,我认为在团队的专业性、操守以及工作的系统性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是忠诚度、爱国热情这些方面我们还是做的很好的。

 

董事会也一样,董事会里要讲级别、资历,都是现在面临的新挑战。如果你在那个国家有业务,是不是该请在那个国家、在这个行业里有影响的人物作为董事会的一员,而这个人可能不是你的朋友,也可能不是你们过去信任的人。

 

董事会自身怎么运作?这也是目前中国企业正面临着的逐步适应企业全球化的过程。

 

从文化来讲,全球化的思维方式我们还是差一点。老外天然有国际化着国际化的思维方式,有可以在世界到处走的勇气。相较而言,中国人出去就会比较拘谨。

 

规则的差异就更多了。有一次,我们的化工厂刚出了事故,死了人,这个事故全球都知道,行业里大家也自然都知道的,所以我去开会时觉得比较尴尬。

 

你会发现,当他们在讲ESG的时候,我们还在讲工厂会不会爆炸、工厂会不会出事。实际上我们也有很多进步,但我们仍不断在地熟悉和学习中。

 

03做全世界最伟大的企业

最后我想讲一下如何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目前,中国有很多非常好的企业,有很多非常优秀的独角兽企业、民营企业,也存在很多很好的国有企业改革,这在国际上是很好的竞争力。

 

反过来,国际上很多企业也出现了非常多问题,有几家企业大家最近也都看到了。

 

通用电器是我们心目中殿堂级的企业,我也去学习过。当时我是团长,带着很多人去学习。在那时候的我们看来,这个企业非常不得了,永远不会犯错误,不论从产品、战略定位、国际化,还是技术研发都是爱迪生传统,根本是遥不可及的企业。

 

但现在大家都知道,它几乎要财务重组了,市值减了60%-70%以上,CEO换了三、四轮了。一般的企业就算了,但财富500强里有50个企业的一把手是从通用电器出来的,是在通用电器里工作过的,而通用电器现在变成这样了,让人很吃惊。

 

前段时间我见到美团的王兴,他问我说,宁总,你说世界上最伟大的企业是谁?我说,这很难说,本身企业的每个阶段都不一样,不一定说哪个企业一定最伟大,但伟大的企业都有个特点,它一定是改变了某个行业。

 

我们那时候就觉得通用电器很伟大,但是现在也不能说了。王兴就说:我就要做全世界最伟大的企业。

 

一下让我震惊了一下,这就是中国第四代企业家。

 

王兴的第二句话让我更震惊。他说:通用电器肯定不行,它没有使命。没有使命感的企业早晚会出问题的。

 

还有理想汽车的李想,让我觉得我们确实不老不行了。王兴和李想都是才30多岁的人,但是格局却达到了这个程度。即使做到并非易事,但他们的胸怀是有的。

 

中化之前收购了先正达企业,做的也很好,在化工整合里是目前做的比较出色的一家。外国企业像拜耳和孟山都整合了,杜邦和陶氏化学结合了,巴斯夫也和其他的零散资产也结合了。

 

化工行业都在整合,但老外的文化问题、政治问题、吵架问题比我们还要大。现在拜耳公司的市值比去年低了200亿欧元。杜邦和陶氏化学合起来叫DowDuPont,DowDuPont现在出现了小股东起立举手反对团队的情况,要求团队全部换人,最后妥协了没换人,加了人到董事会里。

 

中国第四代企业家结合了中国人艰苦创业的精神,同时怀揣着对西方企业的认识制度和崇高理想,这让他们成为了很有潜力的企业家。

 

国际上的企业最近也出问题了,它们都有很大的变化,但中国企业却一路在上升。目前来讲,现在老说规模(营业规模、市场规模),却比较少说回报率规模、回报率质量,比较少说原创性技术研发。大约用文字的描述多过用数字的描述,大家都会变成这样,带着很多情感去做企业。

 

未来,我们需要更科学、更理性地全面对标国际。不光是对盈利、回报率、规模的对标,还要对标过程,包括员工、创新、新产品所占销售比例、周转速度、国际化程度、市场份额稳定程度。对标以后,财务指标是一个,还有各类技术指标,每个指标都对标。

 

这是中国下一步真正面对国际竞争、国际化企业对标的过程,我很有信心。


640.jpg


1684202184967092.jpg


00.jpg


Copyright © 2007-2024 www.nmgxjr.org.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版权所有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18004368号-1
营业执照 技术支持:微邦网络

蒙公网安备 15010302000322号